【护航健康 一起向未来】肝血管瘤“缠身”十年,“一针”见效解难题
2022-01-22 11:07:4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汝城县中医医院 | 编辑:何慧 | 作者:朱孝勇         

1月14日,汝城县中医医院介入医学中心,再次成功完成一例例肝血管瘤“腹腔干、肝动脉造影+栓塞术”。术后患者恢复良好,已于1月19日康复出院。

患者何某信,女,56岁,因头晕乏力、上腹部不适、恶心呕吐于1月9日入住该院内一科,在例行超声检查中,发现肝右叶多发稍高回声结节,进一步行上腹部CT平扫+增强扫描,证实为肝右叶血管瘤,病灶大小约3.5×2.6cm。据了解,患者十年前就发现有血瘤,只是那时也不大,更是没在意,没想到近几年来反复出现腹部疼痛、呕吐等不适,起初还以为是胃病导致的,没想到罪魁祸首竟是这个“血管瘤”!

“看到唐医师这么和蔼可亲,又专业负责,很感动,医者仁心,我一定会好好配合治疗。”1月12日会诊当天,介入医学中心组长、主治医师唐汝军跟患者何某信唠了将近半小时,病情和治疗都讲解得明明白白。

针对患者的病情,唐汝军为其推荐介入手术进行治疗,并解释道:“介入手术又被称为针眼下的‘革命’,仅需局部麻醉,在动脉注入栓塞剂,阻断肝脏病灶处的血氧供给,达到治疗的目的。”听了唐医生的详尽的讲解,患者及其家属逐渐放心下来,决定选择创伤小、耐受性好的介入治疗。

唐汝军介绍,肝血管瘤瘤体较小时无任何临床症状。少数肝血管瘤体积逐渐增大,压迫周围器官,比如胃十二指肠,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,可以有上腹部不适、腹胀、腹痛等。压迫食管,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。极少数肝血管瘤可能会自发性破裂,引起腹腔内大出血,就像身体里藏了一个“定时炸弹”一样,十分危险!

14日上午九时,患者被送入介入治疗室,唐汝军及其团队从患者右股动脉以Seldinger改良式穿刺行“腹腔干造影、间接门静脉造影”检查,显示肝右叶可见片状及多发斑点片状浓染影,呈“树挂果征”,为肝海绵状血管瘤表现,再经导管由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内注入博来霉素+碘化油混合乳剂,进入血管瘤内破坏血窦内皮细胞和闭塞瘤体血窦来治疗肝血管瘤,再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混合造影剂予以栓塞,使肝血管瘤缺血、萎缩、坏死,栓塞满意后,拔出导管。

△术前(对比)

△术后(对比)

造影后检查,显示肝右叶病灶栓塞完全,肿块血流停止,其余肝内血管未受影响。手术获得成功,手术历时一个多小时,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,无特殊不适。患者已于1月19日康复出院。

唐汝军介绍,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,其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,占肝良性肿瘤的74%,多发于女性,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、大小、增长速度及肝实质受累程度有关,肿瘤较小者一般无临床症状,可临床随访观察;当生长趋势明显,或瘤体增大到产生压迫症状时,则需要积极治疗。

据悉,在众多的治疗方式中,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,但手术创伤大。近年来,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,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已成为首选方法,疗效确定、安全性高、创伤小、恢复快(一般住院一周左右)、复发率低、费用低、绝大多数肝血管瘤可以通过微创介入获得治疗,避免开腹手术相关的并发症。

唐汝军提醒,肝血管瘤通常无症状,以单发病灶最为常见,生长较慢,病程较长,且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异常,很难早期发现。所以定期体检、合理饮食等都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。在生活中,一旦出现不适症状,就一定要及时就诊,以防止病情加剧发展!

据悉,该院医学介入中心自开展介入治疗以来,与超声科、消化内科等多科室协作,相继开展了腹腔各类肿瘤的介入治疗,医院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,汝城及周边患者得到切实利益。


责编:何慧

来源:汝城县中医医院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热点
政务要闻
专栏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